close

    


    1980年,幾個搞音樂的年輕人,經常相聚煮茶清談。其中有寫歌的、有唱歌的、也有搞製作的,都是一些二十歲出頭的熱血青年。聚會中聊到唱片公司如何「欺負」年輕人,不禁同仇敵愾、愈談愈激動。最後,大家決定一起豁出去、乾脆脫離唱片公司控制,自己大幹一票,「天水樂集」于焉而生。這群人年紀雖小,卻個個大有來頭:蔡琴和李建復是當時最受歡迎的民歌手,李壽全是「新格」旗下最搶手的製作人,蘇來、許乃勝、靳鐵章都是才華橫溢的詞曲作者。他們信心滿滿,以為光憑自己的才華、誠意和勇氣,就一定能夠再造樂壇新氣象。對於當時唱片界不合理的情況,著作權賣斷,歌者因公司門戶不能自由演唱喜愛的歌。欲求突破,只有從根本上入手。那就是組成團體,從創作到演唱一以貫之,不假他人,不受商業箝制,完完全全,對自己對大眾負責。這種豪情氣魄,當年當被視為「離經叛道」、「忘恩負義」。如今詞曲版權不賣斷、唱片公司用「版稅」方式和音樂人拆帳,早已成為常態,然而回首當年,著作權法還沒通過,侯德健寫「龍的傳人」只拿了三千塊,李建復錄一張專輯也只有兩三萬的酬勞,唱片賣得再好,也與他們無關。對照當時暢銷專輯動輒創下十幾萬張的市場紀錄,難怪他們悒鬱不平。「天水樂集」在台灣樂壇上首開音樂工作室的先河, 六位民歌風潮中的佼佼者,均在工作室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而陳揚、陳志遠兩位編曲家也應邀為「天水樂集」的作品編曲,使得國人對於工作室的作品另眼看待。儘管「天水樂集」僅推出兩張作品(李建復《柴拉可汗》;李建復、蔡琴《一千個春天》)即宣佈解散,但這兩張作品卻堪稱民歌時代末期力挽狂瀾的經典。其中又以李建復的《柴拉可汗》最為突出。該作品統一的音樂風格已充分具備「概念性專輯」的雛形。作品的音樂在民歌的基礎上,融入強烈的中國曲風。「武松打虎」、「柴拉可汗組曲」等作品以中國的傳統樂器為聽者提供廣大的想像空間。然而「天水樂集」這樣的音樂理想與組合併不適宜當時樂壇的氣候生存。1982年,「天水樂集」宣告解散,令許多樂迷感到惋惜。

    1981年歌林唱片在民歌風潮中因不願缺席,也推出了新金曲獎1(何年何月再相逢)、新金曲獎2(白紗窗裡的女孩),可惜當時民歌勢力已衰微,而一向以商業包裝見長的歌林唱片似乎也不適合此種市場路線。接連兩張雖未能擊出安打,然而許多音樂新聲卻已自此孕生,如:金瑞瑤、林慧萍、鄭麗絲、陳黎鐘、周治平、黃大軍、... 等人均是自此初試啼聲。民歌縱是未央,卻已弦疲,新格唱片在《金韻獎10》推出之後,續推出楊芳儀、徐曉菁的告別專輯「老師,斯卡也答」,歌名中的"斯卡也答"是原住民語"再見"的意思。而《金韻獎10》中的主打曲就叫"就要揮別",種種跡象彷若也在宣告民歌高峰時代的落幕已不可避免。寶麗金唱片公司,這一年正式在台成立 ,而後來成為國內本土唱片界龍頭的「滾石唱片」也在此時正式成立,並發行創業作----民歌手吳楚楚、潘越雲、李麗芬的合集『三人展』。當民歌的發展已遠離現實生活的距離時,歌迷更需要的是一種可以貼切反映當代人生活紀實的音樂作品,因此滾石唱片以原有的滾石雜誌為基礎,跨入唱片產業 ,他們試圖以一系列極具現代流行意識的專輯作品,改變當時流行音樂的型態。 『三人展』這第一炮雖未大紅,但卻博得不少好評,其中知名的歌曲有 "我的思念"、 "激盪" ----等等。 滾石的第二炮,是在歌林時期唱紅"惜別"、"也許"的張艾嘉轉投滾石旗下後所推出的《童年》專輯。此專輯由羅大佑擔任製作人,雖然這張專輯中大部分作品依舊沿襲民歌的曲風,但卻以極富現代韻味的編曲及錄音手法來製作,而《童年》專輯也讓羅大佑除了在詞曲的創作表現之外,更讓人對其音樂製作的能力刮目相看。 接著《童年》專輯後,四月份滾石推出陶大偉、孫越《朋友歌》專輯,雖然從表現上看這是一張搭配電影的「玩樂」性質作品,但在音樂中他們卻大膽地吸取西洋曲風,更結合了熱門電影及當紅電動遊戲"小精靈"的趣味題裁。這些作品無疑與民歌憧憬式的表達有著明顯的區別,為國語音樂的發展拓寬了不同的視野,其中"朋友歌"更是大大地顛覆了當年流行歌曲的嚴肅性。這是滾石繼"三人展", "童年"後的第三張作品,也終於在市場上大放異彩,為滾石賺進不少財源,更奠定了往後穩固的市場基礎。同年費玉清繼"中華民國頌"後推出他跳槽東尼唱片的首張專輯---《變色的長城》。

    《變色的長城》不但延續了費玉清一貫拿手的中國曲風,更加上譚健常、小軒史詩式的詞曲和編曲操刀,一推出便攻佔整個市場。因而這首歌也如同"龍的傳人"和"中華民國頌"一般,立即成為第三首在當時民生報排行榜上先後保持冠軍的同類型票房好歌。譚健常、小軒這對夫妻檔的新加坡創作人, 是東尼唱片創業的首要功臣。他們的作品尚有,劉文正久違的"三月裡的小雨"、新加坡歌手鄧妙華的"牽引"、、黃鶯鶯的"呢喃"和往後費玉清的一系列作品如"送你一把泥土"等等。譚健常西洋式的和弦曲風,在當時可謂吃遍市場無往不利,也成為最搶手的新銳創作者。除了國際新公司不斷在台陸續成立外,原在龍頭公司歌林唱片的一群高級主管如夏春湧等人,因和公司理念不合繼而出走創立了新的公司---「綜一唱片」。 旗下網羅了高凌風、 沈雁、黃仲昆---等源自歌林的當紅歌星。在當年綜一所推出的幾張創業作, 如:高凌風的"不一樣"、沈雁的"一串心",主打歌都是"鬼才"劉家昌所創作極易上口的芭樂歌。這些歌曲一推出不但橫掃千軍、迅速走紅,也讓這些歌手名利雙收,唱片公司的成績也迅速達到顛峰。而歌林唱片雖然走了一群暢銷歌星,然而當家台柱鳳飛飛卻也演出"鳳還巢",由東尼唱片重回老東家歌林的懷抱,並在同年推出"好好愛我"專輯。此時的鳳飛飛改走輕快動感的路線,而此種曲風的轉變,更成為新一輩歌迷對鳳飛飛認識的印象。而老歌迷對鳳飛飛的改變仍舊相當愛護和捧場,長紅的銷售成績和各類排行榜的肯定,都再再宣示鳳飛飛歌林一姐的地位是無人能撼。瓊瑤電影在少了鳳飛飛的歌聲幫襯,和市場胃口疲乏等因素之下,票房逐部下滑。而其電影主題曲也相對未再掀市場流行,除了"夢的衣裳"一片中由李碧華, 羅吉鎮合唱的插曲"神話"。這首瓊瑤無心插柳小品的作品卻意外的造成了往後男女對唱的風潮。「他們說世界上沒有神話,他們說感情都是虛假,----------。」。之後取代文藝電影的是社會寫實片的盛行,陸小芬、陸一蟬、 陸儀鳳, 甚或藍毓莉,楊惠姍等性感女星領銜的"女王蜂"、"賭國仇城"系列的電影,成為娛樂新寵,其間唯有新興的學生電影或朱延平的許不了電影偶爾穿梭嘗鮮。這個時期流行"請你聽我講", "我要做好子","誰人瞭解我"----等這樣題裁的台語歌,搭配寫實電影的流行,一時唱響街坊。

    崔苔菁的全新節目「夜來香」仍延續其一貫講求的精緻質感路線。而跟隨節目一起推出的新專輯中的"夜來香"一曲,在崔苔菁性感庸懶的聲腔情挑和創新的歌曲編排下,為老歌新唱立下了一個經典演譯。當專輯中另一首主打歌"但是又何奈"首次透過螢光幕在崔姬極其挑逗的歌聲和肢體表演下,一夕間吹皺了歌壇平淡良久的流行春水!當時她那一身特製的銀管裝打歌服,和仿效自埃及艷后的頭飾造型,不但令所有人驚呼咋舌,更在同年的金鐘獎頒獎典禮上艷冠群芳,亦被媒體評為台灣頒獎典禮史上最令人賞心悅目和最佳時尚創意的經典代表。"但是又何奈"是首翻自日本的歌曲,原曲名為"Dancing   All   Night",中文歌名取和日本曲名相似的諧音,但詞意貼切又不顯唐突,是該曲另一叫人拍案叫絕的創意,幾年後歌手比莉翻唱自洛基電影主題曲"Eye   Of   The   Tiger "的"愛的太苛",也有異曲同工之妙。1981年4月,台語樂壇極富傳奇色彩的歌手陳達因車禍身亡,一個象徵台灣真正本土音樂文化的「陳達時代」也就此宣告結束。此後的人們也只能在李建復的"老歌手"歌曲中,回憶瞻仰他那滿載台灣音樂靈魂的身影。同年荷蘭『飛利浦』公司成功研發出CD雷射光碟. CD播放系統則由共同開發的日本新力公司推出,音樂軟硬體數位化革命就此開始。雷射唱盤的成功研發,預言了錄音帶. LP唱盤終將被淘汰,雖然當年錄音帶的銷售量仍佔市場大宗,但仍改變不了最後會被時代更迭的命運。

    受了歌林唱片江玲、沈雁培植新人成功的影響,其他唱片公司也開始朝此方向發展,一時間歌壇新人輩出且個個都成績亮眼。倒如演唱"牽引"的鄧妙華、"野性青春"的曹西平、"一根火柴"的葉倩文,"流連流連"的費翔,"雨中行"的鄭吟秋---------等等。其中又以演唱"揚帆"一曲的綜一歌手陽帆最受矚目。甫出片的陽帆在宣傳期的第一個節目「綜藝一百」中亮相表演歌曲並接受張小燕的訪問之後,他那白淨略顯羞澀卻又能歌善舞的健康形象,立時深入觀眾腦海,一夜之間聲名大噪。由他演唱,劉家昌作詞譜曲的"揚帆"一曲也隨即成為各電視和電台節目,演唱與點播率最高的歌曲。同時期,黃鶯鶯轉投『EMI』旗下,連出《呢喃》與《愛的淚珠》兩張專輯。其中"愛的淚珠"一曲,更是國寶音樂大師王福齡睽違流行歌壇相當久之後的佳作,可惜,兩張專輯卻都叫好不叫座。王福齡早期的作品不但量多且又質精,其代表作有:"今宵多珍重"、"南屏晚鐘"、"不了情"、"鑽石亮晶晶"、------等。 《沈雁-一串心》:



    資料來源:維也納音樂

    撰修/補充/ANDY.L

    07/10/03

    AND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俺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