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襄公」因鄭國朝奉楚國,而不將周天子放在眼裡,且年年的諸侯朝拜也不參加,非常惱怒,便命大夫孫伯入鄭興師問罪。鄭侯早就不甩天朝,現在周天子又敢登堂入室來指責,一氣之下,索性便將來使給關了起來。天子大怒,著令頹叔桃子帶兵征伐鄭國;那知,頹叔桃子本就是王子的舊屬,王子之前因和「襄王」爭位,而被貶為庶民,一直心有不甘,卻苦無機會復仇。現在,天子人急無智,竟將兵權交予二狼之手,可真是天賜良機。於是,三人聯手,帶著大隊兵馬,不去攻鄭,反而殺回京畿而來,「襄王」不敵,敗走出逃。
    「晉文公」初登大位,政治清明、任用賢能,且整軍經武,急盼在諸侯間能有所作為,這回,見天子有難,可是機不容失。他一面派趙衰遊說秦國,不要出兵干涉,一面又派狐偃臼季魏犨,整兵征討叛賊,兩面手法,可說玩得出神入化。晉軍來攻,頹叔桃子領兵對抗,皆被斬於陣前,王子王位都還沒坐熱,便倉惶出逃,行至城外,遇上晉軍殺到,慌亂中被魏犨斬於馬下。亂賊既誅,晉侯迎「襄王」回朝,重登大位。事後,天子犒封晉侯土地四邑,金帛寶物無數。經此一役,「晉文公」聲勢大增,「尊王」的大旗,也換交至他的手中,另一個新的春秋霸主,於焉誕生。
    猶記君子報仇,三年不晚的「晉文公」,這年,楚國攻打宋國,大夫先軫認為幫助宋國,是樹立晉國威望的良機,便獻策來個圍"衛"救"宋",出兵攻衛伐曹,晉侯也可趁勢來個公報私仇,以解流亡時被辱之恨。晉軍強壯精銳,兩國不敵,紛紛投降依附。將軍魏犨在兵進曹都時,手下士兵不小心把曹國大夫僖負羈的家給燒了;僖負羈當年在晉侯避難曹國時,不但對他禮遇非常,還有饋食贈玉之恩,此次攻曹,早就吩咐眾將,務必保護善待僖負羈家人。如今魏犨督軍不嚴,竟將他家給燒了,晉侯大怒,不但下令查辦肇事士兵,更將領軍魏犨當下革了職。魏犨不服道,臣與國君出生入死二十載,今日竟比不上一個亡國之臣,階下之囚,早知如此,當初就和介之推一樣,一把火燒死算了。聽了這話,晉侯更是厲聲的斥道,你這魯奔武夫,當年「齊桓公」之所以能雄霸諸侯,靠的不單只是武力,最重要的,還有「信義」二字。如今,你燒的不單單只是僖負羈的家,還有寡人對天下人的信義。魏犨當下恍然大悟,跪求晉侯原諒自己的失言,並自願降為一介士兵,以幫僖大夫重建家園,做為謝罪。

    宋自「襄公」泓水大敗後,便和楚國屢有交戰,這年,楚來攻宋,卻聽聞晉兵伐衛。衛國公主乃楚國國君夫人,衛國有難,楚當救援,「楚成王」於是兵分二路,將軍子玉繼續攻宋,自己則領兵一路救衛而去。大軍行至半途,忽報,晉軍已攻破衛國,此時轉伐曹國去了。曹國才剛依附楚國,論理也當營救,誰知,才轉向曹境不久,又接報,曹國也被攻破了,「楚成王」不禁大吃一驚,晉軍兵行,竟是如此神速。楚國本有意停戰,晉國便依了先軫的方法,將曹、衛的部份土地贈給宋國,曹、衛本是楚國的依附之臣,此舉楚國哪肯善罷甘休,便被激怒又戰。晉侯因落難時曾受楚侯厚待,正不知如何名正言順伐楚,此時宋國求救,真是良機適時,但又恐自家兵力不足以對抗楚軍,便想到把齊、秦一起拉下水。晉侯就又讓宋國送重禮賂賄齊、秦兩國,使他們捲入這場宋、楚的戰爭,而秦、齊本就對楚國近年的囂張氣焰,頗不以為然,如今,既收了厚禮,必得與宋國友好。而既然晉國願作出頭鳥,能順勢給楚國來個教訓,也未嘗不可;總總的原因和謀略,終使晉、秦、齊聯軍形成。
    楚侯得知晉、齊、秦合兵援宋,又得消息來報,衛曹兩國欲和楚國毀盟,當下心知,這一切事必都是晉侯所為。當年,「楚成王」見重耳氣宇非凡,老成持重,氣度寬大,眼藏霸氣,便知此人爾後必成大業,如今,果不其然。然而,縱是兩人如今成敵,亦不後悔自己當初英雄相惜的對待。況且,勢已至此,退兵求和已不可能,便留守申城,守往後方,著令鄭、許、陳、蔡四國聯軍,直撲晉秦聯軍而來,兩邊聯軍在陶丘交會,對峙氛圍異常緊張。哪知,這時晉宋聯軍中,竟有一傳令兵至陣前喊道,晉侯為守當年信約,我軍現退九十里,以謝楚侯昔日之情。說罷,晉宋聯軍竟真的大隊後移,直至九十里方停。後來,楚侯知道聯軍當真退避三舍,不禁感慨道,重耳果真信義之人,無奈兵戎相見,莫非真是天意如此。然而,老謀深算的「晉文公」,在當年早就預知到,這場戰爭是遲早的事了。而晉軍退避三舍的理由,其實也不光只是為了報恩,其中更包含了將晉軍對楚開戰的正當性合理化,也有連帶提振軍心的效果;同時在戰術上,屢次引誘楚軍移動,不但消磨其銳氣,也增加其奔馳的疲累感。楚軍中,自然也有人對此舉感到疑惑而建議停止前進,以免中伏。但是元帥子玉好大喜功又剛愎自用,認為這是消滅聯軍的最佳時機,因此命令全軍一路尾追,並誓言亡晉。
    晉國聯軍退兵九十里後方停,楚國聯軍追至,雙方各自安營紮寨,對戰之勢,一觸即發,此時兩軍交會之地,名叫城濮。公元前632年四月,兩軍正式開戰,春秋時代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城濮之戰」正式展開。這次戰役的最後結果是,晉國聯軍大勝楚軍,其過程之精彩和慘烈,各史書皆有詳述,有興趣者,可自行自參閱,本文只對戰役的狀況和結果,作一概述。當時,晉秦聯軍兵士9萬,戰車700輛;而楚國聯軍兵士則有11萬之眾,最後卻是晉秦聯軍以毀滅性的打擊,將楚國聯軍擊潰,獲得壓倒性的勝利。晉侯不但因此獲得做為另一個春秋霸主的絕對地位,晉國也在往後統率中原諸侯長達一百餘年之久。而楚國則因此戰大敗,只得退縮回原先轄管的領域,和中原諸侯作長久的對峙,再難誰北上稱雄。
    在「城濮之戰」之前的戰爭,雙方都講究「以戰為禮」,是用一種類似體育比賽風格的方式在打仗,而「城濮之戰」中,先軫卻毫不客氣的使用了戰術和謀略來對付敵人。退避三舍,誘敵深入口袋陣式;三軍合兵一處,猛攻敵人側翼;又以偽裝欺敵,在馬背上披上虎皮,震嚇敵軍;這些,在現在看來好像很簡單的計謀,在那個時代卻都是空前創舉,從此之後,打仗的士兵終於不再是拿著武器的儀仗隊而已。而先軫的戰前計謀,和對戰時兵不厭詐的用兵策略,也開創了另種兵法邏輯思考的先河,為之後的孫武吳起諸輩,創造了更豐富的演繹空間。
    春秋霸主中,一般對「齊桓公」和「晉文公」的評價,總認為「五霸桓公為最盛」,並且常道,「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意思是說,姬重耳善使詭計,心術不正;而姜小白為人正直,光明磊落。追究原由,大概都是因「城濮之戰」中,晉國向楚國行使一連串詐謀而取得勝利的關係所導致。姑且不論,史評如何下筆文、桓二王,但在那個詭變紛亂世局中,能看到這麼多氣蓋山河之人,煥發英姿,競展風釆,確確是教人欣羨傾慕,恨不能,同其時,身其境矣。而這些有志霸業的人,既要殺人掠地,強取豪奪,卻又要掛著一張冠冕堂皇,師出有名的遮羞布,可也真真難為了他們了!

    「城濮」一戰,晉國聯軍俘獲楚軍戰車百輛 ,士兵上千,武器胄甲十來車;楚國聯軍元帥子玉則退守連谷,最後,在「楚成王」氣憤又無情的眼神下,自刎而亡。而「楚成王」經此打擊,也一病不起。此時的他,便想將王位傳給鍾愛的次子,長公子商臣得知,帶兵入宮要楚王依禮法傳位給他,楚王不肯,公子商臣便又上演了一齣春秋舞台上,最常見的弒君老戲碼,將重病的老爸,活活勒死。「楚成王」死後,商臣即位,史稱「楚穆王」;「穆王」新登大位,因名不正言不順,便藉機將一班不服的舊臣和公子殺了,以絕後患,和杜眾人悠悠口議。「楚成王」以弟殺兄得以即位,其子商臣以子弒父得以即位,天理報應,真是昭昭不爽。

    【附錄:中華文化中的為什麼?】

    問:為甚麼把便器稱為「馬桶」呢?

    答:在古代便器多為木、陶製品,稱為「虎子」,那麼,為甚麼要把便器稱為「虎子」?西漢時,飛將軍李廣射死臥虎,並命人鑄成虎形的銅質便器,把小便解在裏面,以示對猛虎的藐視,這就是「虎子」的由來。到了唐代時,唐高祖李淵的祖父叫「李虎」,為了避諱,就將「虎子」改名為「馬子」或「獸子」,再隨著時間的演變,馬子後來又被改為「馬桶」,延用至今。



   11/16/08   AND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俺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