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有三個人公孫捷古冶子田開疆,三人因臭味相投,結拜為兄弟,自號「齊邦三傑」,並發誓不能同日生,但能同日死。這三人都是「齊景公」的手下,是三個四肢發達,胸大無腦,又長相奇醜無比的勇士。他們因都曾為齊侯立過大功,故而,自恃己功,不知謙讓,常常忘了君臣之禮,又不顧禮制,總是配劍入朝,文武百官中,沒有一個人敢得罪他們,就連「齊景公」看見這三個人上殿,有時也會嚇得心驚膽顫,如芒刺背,真真是惹人厭的武夫三枚。齊侯早想除掉他們,卻苦無良機,晏嬰看在眼裡,心中早有為君除患之計。這日,「魯昭公」為與齊合盟,親自來訪,齊侯設宴招待,三武夫依舊配劍,在堂下作陪。酒過三巡,眾人皆歡,晏嬰突然命人端入一盤桃子,並道,魯公今日來訪,我國國君為表示敬意,特準備我國珍貴稀有的金桃,與君侯共享。齊侯看著盤中桃子,疑問道,為何只有六顆桃子,晏嬰向他暗使了眼色,回道,此樹嬌貴,每年結果不多,此時,只有六顆成熟可食,另有三、四顆仍未熟,還不能摘。齊侯不知晏嬰此舉為何,但料想必有其用意,也就點頭配合。
    晏嬰領著捧桃內侍向魯公敬酒,並獻上一桃,魯公吃了後,誇獎不已,晏嬰接著又向齊侯敬酒後,齊侯也吃了一顆,並向晏嬰道,晏卿長年輔政有功,也該吃一顆。晏嬰竟然也不推辭,當場就大咬了幾口,謝賜後又向齊侯道,叔孫大夫,賢名傳聞四方,今又有贊禮之功,國君也該賞其一桃,齊侯稱諾,叔孫也得一桃分食。晏嬰接著又說,盤中尚有二桃,請國君讓群臣各述其功勞,功勞較大者可作為犒賞。齊侯又稱諾,這時,只見公孫捷首先跳出來道,當年國君出獵,遇猛虎偷襲,俺力誅猛虎救主,這功勞如何。晏嬰稱道,保駕之功,當然是大,理該分一桃,便贈公孫捷一桃,莽夫一號當下得意吃了起來。看到這情形,古冶子也跳出來說,殺隻大貓有什麼了不起,俺曾在黃河上斬殺姣龍,救了國君,這功勞又如何。晏子連忙道,此事發生時,我也在場,將軍的英勇,當然無人能比。說罷,趕忙進酒賜桃,莽夫二號領賜後,開心地邊吃邊退到堂下。
    眼看二人得賞,田開疆哪甘示弱,也上堂說道,當年我軍與晉國交戰,國君被圍,是俺單身闖入千人陣中,救出國君,那時,這些殺虎斬蛟的人都在哪裡,敢問,我的功勞又當如何。齊侯連忙歉聲道,卿之功勞,蓋天極地,當然無人能及,只是,六顆金桃都已分完,寡人已無桃可賞賜於你。晏嬰立即接道,將軍功高,怎可無桃可吃,早知如此,我便將自己的一顆讓於將軍,以免「齊邦三傑」中,只有兩人有桃吃,一人只能乾瞪眼。齊侯面露難色道,田卿功勞最大,卻因說的太晚,如今無桃可賞,就請愛卿等其它的桃熟了,寡人再予補賞就是。晏嬰嘆道,其實,田將軍在乎的並不是有沒有桃吃,而是天大的功勞,給埋沒了。田開疆被這君臣一搭一唱,搞得當下是又沒面子,又是怨忿,突然大聲道,我田開疆在眾臣中功勞最大,卻無桃可吃,功勞小的卻有得吃,今日,在兩國君侯面前,我是顏面盡失,傳了出去,更為後人恥笑,從此之後,我有何面目再在朝堂立足。說罷,莽夫三號竟氣憤地拔出配劍,當場自刎而死。
    公孫捷見狀,大驚失色道,我等功小而吃桃,田兄功大,反不得吃,剛才沒有讓桃於他,已是不義,如今兄憤恨而死,我若苟活,豈不被人批評是懦夫。說完,也是刎頸一刀,血灑當場。古冶子見兩位換帖兄弟相繼自盡,痛哭道,我三人義結金蘭,情同骨肉,如同一丘之貉一般,如今兩位兄弟皆亡,當年曾誓言,同生共死,此刻,我豈可獨生苟活。語罷,一刀一命,隨二人而去,而在整個過程中,「齊景公」和晏嬰都無阻攔之意,只是面面相覷,互換眼色。至於,坐於席間,經歷了整個過程的「魯昭公」,早就瞠目結舌到說不出半句話了。

    就這樣,晏嬰幫齊侯除了心頭之患。三個武士雖對齊侯忠心一片,但不知收斂氣焰,狂傲自大,功高震主,終導致殺機降臨。其實,大部份的君王在開疆闢土或危難之時,即便屬下有狂妄自大的行為,常不以為意,因為,他們是共同打拼的伙伴,而且,有利用價值。 天下本就不是靠一個人打下的,然而,這些君王一但坐穩了位置,便開始猜忌,開始介意和別人間的高度,開始害怕位置被取代,開始害怕利益被奪走。而這人性的陰暗,也在在證明了共苦容易,同甘難的千古定律,春秋末期,越王勾踐復國後,大殺功臣,就是另一個活生生的歷史教訓。而聰明的晏嬰之所以能「二桃殺三士」,所利用的不但是三武夫爭寵炫耀和好面子的無知人性,更抓住了男性情誼間的無聊承諾,再配合齊侯和晏嬰,君臣間無須套招,便默契渾然天成的優勢,這三個莽夫,死得也不算冤枉了。
    在齊國一直有個「田氏代齊」的傳言,所以,齊侯一直不願重用田氏族人,尤其有了田開疆的例子,齊侯對田氏之人,更是避之唯恐不及。這年,燕、晉兩國相繼起兵來犯,因「齊邦三傑」已死,齊侯便為無將可用而心急不已。晏嬰來見,說願為齊候薦舉一人,此人驍勇無比,足智多謀,一人可抵三傑,名叫田穰苴。齊侯一聽,是個姓田,當下用與不用,猶豫不決,但,眼見敵軍已將逼到,也只得暫時允了。不久,田穰苴大敗燕、晉兩軍而回,齊侯封其為大司馬,田氏在齊國的勢力也日益增大。 田氏勢力的顯赫,遭到鮑氏、高氏、國氏大夫的忌恨,便向齊侯暗進讒言,要他當心「田氏代齊」的卜辭流言。「景公」本就對此卜辭心存忌畏,便革除了田穰苴大司馬的職務,田穰苴因此鬱鬱不樂,最終,發病而死。田氏家族中的田乞由此與高氏、國氏結下怨仇。之後,到田常執政時,殺了「齊簡公」,盡滅高氏、國氏之的宗族,到了田常的曾孫田和時,就自立為「齊威王」。齊威王不斷運用司馬田穰苴的軍事兵法,對各國諸侯用兵,迫使諸侯臣服,紛紛向齊國朝貢,而這已是戰國時期之事。

    「齊景公」是齊國在位最久的君主,他一直有嗜酒的毛病,有一次連喝了七天七夜,也不上朝。大臣弦章諫道,國君已連喝七天七夜了,請您以國事為重,就別再喝了,否則,就請先賜死我吧!晏嬰來見齊侯,齊侯訴苦道,弦章勸我戒酒,要不然就要我賜死他,我如果聽他話戒酒,以後就失去了喝酒的樂趣,若不聽他的話,又失一良臣,這該如何是好。晏嬰道,弦章真是幸運,能遇到您這樣體恤下臣的國君,如果他遇到的是「夏桀」或「紂王」,不早就沒命了嗎?聽後,「齊景公」也就戒了酗酒的習慣。「齊景公」也是個帥哥國君,宮中有個專管官帽羽飾的小官,這人對齊侯愛慕不已,卻不敢表達,只能整天用一雙超級大粉絲的眼神,癡癡的盯著齊侯看。某日,齊侯心情不好,又發現那個小官正用那雙花痴眼睛盯著他,一時火大,便想砍了那個小玻璃。晏嬰卻勸阻道,君上能得下臣忠心愛慕,是何等榮耀之事,況且這小臣又未作出越矩之舉,國君以一己私好,濫殺下屬,豈不叫人心寒?齊侯聽後,不但不再責罰這小官,還讓他做了自己的國際粉絲會的會長。
    某日,齊侯正帶著後宮侍妾在郊外打獵,正玩得高興時,一個待臣氣喘喘地跑來報告說,相國病重,可能快不行了。「齊景公」一聽,心急如焚,立刻仍下侍妾,下令車伕立刻趕回城去。車伕駕著最好的馬車,以最快的速度急疾趕路,可是齊侯還是嫌慢,不斷催促車伕加速,馬車雖跑得像飛的一般了,可是齊侯還是覺得不夠快,乾脆自已揮鞭駕車,最後,索性就下來用跑的。可是,才跑沒幾步,便上氣不接下氣,車伕便勸齊侯說,您一心求快,可是,人怎麼能跑過馬呢?國君這樣做,不但快不了,反而更慢,您還是上車吧!而這段「齊景公」和晏嬰君臣情深的故事,也就是常用語,「欲速則不達」一詞的典故由來。晏嬰,字平仲,據說毛澤東曾背後臭罵鄧小平,矮子矮,一肚子柺,而晏嬰雖也是個身高不及五尺的矮子,但卻將他滿肚子的主意,用於侍君輔國的正途。他連著在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三朝為官,在齊國任政的五十多年中,他提倡節儉,身體力行,謙虛謹慎,禮賢下士,把齊國治理得非常好。他是一位既懂內政,又懂外交的全才,當時,天下各國都誇讚他是良臣賢相。他曾說過,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事一主,而這一心,對晏嬰而言,是一心對社稷,而非獨對君王,或許,這也是他之所以能和管仲齊名於春秋,皆被稱為一代良相的重要原因吧!公元前516年,「齊景公」三十二年,晏嬰病逝。

    齊國本有欒、高、陳、鮑四個大夫家族,在齊地各負盛名,直到「齊景公」時,欒、高相交,陳、鮑互好,逐漸分成兩派,爭權奪勢。這日,兩派互毆,欒、高便想趁此機會挾持齊侯,以長聲勢,齊侯派兵與陳、鮑聯合,將其擊潰,欒、高兵敗,竄逃他國而去。陳氏一族中有大夫陳無宇,平時極盡所能,收買人心,此時,又將充公來的欒、高兩族家產,全數送予齊侯,討好國君歡心。陳無宇還大施恩惠於王室宗族,公子公孫皆得其利;國中貧苦者,都獲其補助;凡對他有借貸的人,借多收少,而不能償還的人,就將借條燒了。至此,全國民心盡歸陳氏一族,沒人不稱頌他的仁德,願為效死,齊侯王室也對他歡喜信任。這時的陳氏一族,儼然成了地下君王,而這也造成了之後卿大夫的權勢,漸漸凌駕諸侯,最後,甚至取代了他們的地位。




   11/26/08   AND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俺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