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26年,「吳王」夷眛在位四年就病逝,群臣奉夷眛之子州于為王,州于改名為,是為「吳王僚」。公子夷眛的大哥,長公子諸樊的兒子,和「吳王僚」算起來是堂兄弟,當年吳王本想將王位傳給四公子季札季札不肯接受,才傳給了長公子諸樊。但諸樊知道吳王真正中意的是季札,所以在吳王逝世後,便有意將王位讓予四弟。誰知,季札仍是不肯接受,諸樊只好即位,但就是不立世子,想依照兄弟的次序把王位傳遞下去,最後好把國君的位子傳給季札。就這樣,諸樊掛了後,王位傳給了二公子餘祭,接著又傳給了三公子夷眛,等夷眛死了之後,又一個誰知,季札仍是不肯接受王位,看來,他是真的怕當君王,怕到不行,最後,王位竟傳給了「吳王僚」。公子眼看原本該屬於自己的王位,竟被自己老爸和那些無聊的叔叔們,你推我讓的硬是讓自己坐不到,而且這一等,就是二十一年。現在,那些無聊的老頭子全死了,他再也沒理由等了,現在只要將「吳王僚」幹掉,那原該屬於他的王座,就回到他的手上了。然而,老天似乎不大眷顧他,「吳王僚」都當了好幾年國君了,他還是找不到適當的機會,和可以協助他幹掉吳王的人。

    歷經了一些險阻,伍子胥終於到了吳國,一到吳國,他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便認識了專諸。兩人因為互相欣賞,專諸又極同情伍子胥的遭遇,便讓他暫住在自己家裡。過了一段時日,兩人情感日好,而專諸的老媽也挺喜歡伍子胥的,他二人便結為異姓金蘭,伍子胥也拜專諸的老媽作乾媽,從此,兩人感情更是益增。
    或許是出於無奈,又或許是深謀遠慮,歷經千辛苦來到吳國的伍子胥,用了一種很奇特的方法,來吸引吳王對他的注意,希望得到重用後,能借吳國之力,完成復仇的心願;這方法就是,在市集大道旁,披頭散髮的像個街頭藝人一樣,吹簫討賞錢,就這樣,過了一段時日。某日,「吳王僚」的一位要臣被離駕車路過,無意間聽到他的簫聲,知吹蕭之人定非凡者,下車一問,才知是伍子胥,便將他引薦給了吳王。吳王素知伍子胥的才幹,也知他和楚王的恩怨情仇,而吳楚本就有宿仇,「吳王僚」心想,你要殺他,那我偏就用他,看你能奈我何,最好是能把楚王活活氣死,也算報了個老鼠冤。不久,吳王便拜伍子胥為大夫,更答應出兵幫他報仇,伍子胥當下自是欣喜萬分,頻頻叩謝。
    過了一段時日,吳王果真打算出兵攻楚,公子卻建議他不可。原來,這公子也很欣賞伍子胥,一直想將他收為己用,現在,若吳王幫伍子胥報了仇,伍子胥必因感恩而對吳王效忠不已,那自己不就沒了機會,所以,便出於私心的阻止。他說,我國和楚國征戰已久,那是為了國家利益不得不為,如今,大王為了伍子胥的個人私怨而和楚國開戰,國人一定不會支持。倘苦,戰勝也就罷了,若是戰敗,大王如何向國人交待?吳王一聽,覺得蠻有道理,也就暫停了伐楚的計劃。伍子胥知道了吳王取消伐楚,便向吳王問明原因,吳王也不明說,只敷衍著說,此事仍需從長計議,以後再說。伍子胥也不再多言,只得退下,接下來的幾年裡,伍子胥每每向吳王提起出兵之事,吳王總是找理由推託,伍子胥眼見吳王無意為他報仇,正感憂煩之時,楚國卻傳來了一件晴天霹靂的消息。

    這年,「楚平王」死了,伍子胥一聽說殺父仇人竟然死了,當下,眼前一陣天昏地暗,差點暈了過去。他仰天地痛哭道,楚王現在死了,我要親自手刃仇人,剝其皮,食其肉的心願,這輩子再也無法達成了!說完,又是一陣搥胸頓足,隨著,他轉悲為怒,心想,今天他會無法親自報仇,完全是因為「吳王僚」的不守信用,遷怒之下,立即就辭了官,回家吃自己。
    伍子胥辭官後,便整日窩在專諸家中,當個鬱卒宅男。這日,公子登門造訪,表示了想延攬他的意願,伍子胥問他為何,公子便將王位繼承一事的始末,原原本本的說了一遍,並且,慎重地答應伍子胥,若能助他登上王位,定傾全國之力,滅了楚國,為他報仇。伍子胥本對報仇一事已心灰意冷,此時聽完公子的話,再加上心中對「吳王僚」的忿懟,當下便答應了他的邀請,並且將專諸一併介紹給了公子。公子專諸雖是一介屠夫,但相貌槐猛,對伍子胥又頗負義氣,自是欣喜接納,一起接回府中。
    公子既得伍子胥專諸相助,自是心急要幹掉吳王,但吳王身邊一直有一大群猛將勇士保護,要在光明正大之下,動他毫髮,實屬難事,三人都覺得,唯有暗殺一途,才有得手的機會。但問題是,要如何暗殺?又派誰去暗殺?這時,專諸站了出來道,這段日子裡,大哥和公子不但對我禮遇有加,對家母和我的妻兒,更是照顧非常,我乃一介莽夫,無以為報,就讓我去執行這個任務吧!伍子胥和公子起先不願,提議再找適當人選,但拗不過專諸的堅持,只好勉強答應。專諸知道此一刺殺行動,不管成與不成,都難全身而退,便將家人委以伍子胥照顧。公子專諸就義心情,便叩拜道,從此之後,兄弟的母親,我必像自己的母親一樣侍奉,兄弟的妻兒,我也會善待照顧,絕不辜負今日情義相助之恩。人選既有,三人當下商議如何行事,伍子胥道,釣魚要有魚餌,要刺吳王,必先投其所好,才能近其身。據我所知,吳王愛吃美食,尤其是魚的料理,我們可由這點下手。於是,專諸便到太湖邊勤學魚的料理技術,也虧得專諸有烹煮天份,幾個月後,專諸的手藝,果讓二人讚不絕口。

    「吳王僚」手下有三員大將,國舅掩餘燭庸和公子慶忌,要殺吳王,必先得將此三人調開才行。公子於是慫恿吳王,趁楚國新君初立,政局未穩之際,出兵伐楚,必能一戰功成。吳王覺得有理,本想派公子出征,誰知,公子早故意將腳弄傷,根本無法出戰,吳王只得派掩餘燭庸和公子慶忌三人,負責領兵和聯絡鄰國共同伐楚的事宜。三將皆不在,接著,公子便遣人送了一道專諸做的鮮魚料理進官給吳王品嚐,吳王吃過,稱讚不已,便召公子入宮,詢問料理是何人所做。公子言明,料理乃新來太湖廚子的傑作,若吳王喜歡,王弟明日可在府邸設宴,讓大王大快朵頤一番,吳王聞言,口水馬上流滿地,當下便答應隔天至公子府赴宴。設宴的當天晚上,公子便讓十來名心腹兵士,先行躲藏在正廳旁的秘室暗格之中,伍子胥則帶領著上百個死士,埋伏在府外接應,一切就緒,就等大魚入網。
    生性本就多疑猜忌,雖說是到自己的宗族兄弟府中赴宴,仍是要大隊人馬保護,兵士足足由宮門外排到了公子府門口。進了府來,身邊近臣侍衛仍是一堆,直把設宴的正廳,塞得滿滿的,進膳的公子府侍從,還得一一被詳細搜身,才能將食物擺上桌。宴席到了一半,正是酒酣耳熱,公子突然表情痛苦地向吳王請示,因腳痛難耐想下去找大夫診治,吳王正是開心,當然一口就答應,公子一告退之後,就輪到專諸正式上場了。專諸端著一盤魚料理,緩緩地送至吳王面前,而這條魚的腹中,其實,早已藏著一把劍,叫「魚藏劍」。這「魚藏劍」乃春秋鑄劍巨匠歐冶子五把名作之一,這五把名作中,有三把現在吳國境內,一叫「湛廬」,二叫「磐郢」,三叫「魚腸」。這「魚藏劍」外形雖短小,卻削鐵如泥,無堅不摧,是吳王諸樊生前賜給公子的封賞,而這時正好派上用場。
    吳王聞到佳餚美食的味道,立刻被美味給吸引,命令侍者快快將魚奉上,這時,專諸說,這道魚有特別的吃法,若不依順序品嚐,就沒辦法吃出這道魚的美味。吳王一聽,便讓專諸上前說明,專諸趨前專注的向吳王解說吃魚的方法,吳王越聽越有興致,身子不自主地靠近了專諸。當專諸講到魚肚的吃法時,「吳王僚」幾乎已快把身子貼到專諸的眼前,就在這時,,專諸伸手將魚肚翻開,「魚藏劍」露了出來,吳王頓時一驚,還來不及反應,專諸已拿起劍,刺向了王僚,「魚藏劍」刺進了吳王的胸口,吳王的外衣內雖還加穿了兩層鎧甲,但因專諸力大技熟,劍還是刺穿了鎧甲,劍刃直透吳王背部,吳王也當場斷了氣。因這些動作只在瞬間,旁邊的吳王侍衛一樣來不及反應,等看見吳王倒下,大家才一擁而上,刀戟齊揮,專諸就當場被砍成了一攤肉泥。這時,公子那批躲藏在秘室中的兵士,瞬間,全數衝了出來,吳王的侍衛和近臣當下亂成一團,用不了多久,便被盡數殲滅。就在那同時,伍子胥外圍的上百精銳兵士也一舉衝出,高喊,吳王死了!公子府外的侍衛,才剛聽到府內一片喧嘩和打鬥聲,隨及又聽到吳王死了,也來不及分辨真假,陣仗與軍心頓時大亂,當下被伍子胥的兵士殺得死的死,逃的逃,潰散不敵。



   11/29/08   AND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俺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